图一:中国近代传统中的四种气论 (图略) 三 气论的形态之一:绅士公共空间之原型 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黄宗羲的气论。
于其本无量者,而强施以有量之名。此数识者非如意识之周遍计度执著名言也。
其实这与云驶月运、舟行岸移的道理一样--非说依他起自性不能作出圆满的解答。或有山谷之民,出自窟穴,至于高原大陆之上,仰视星辰,外睹河海而爽然,自哀其形之小,所见所闻,不出咫尺,其未知者乃有无量恒河沙数。当他们感受到了这种需要却无法将其达于意识之时就错误地认为在虚幻的现象背后存在着某种真实的本体。……一切众生,同此真如,同此阿赖耶识--是故此识非局自体,普遍众生,惟一不二。即使那些在排遣空名方面表现果决的哲学家,也无论如何不敢将五官所感视为没有自性的赖耶幻相,依然以为经验对象既然可被感知诠表,则其背后必有物自身一类的本体。
要以上不失真,下有益于生民之道德为准的。由此故知,明了识性,无时断绝。然而,由于中国的农业和农民仍然占着一个很大的比重,由于中国文化特有的俗世性、实用性、常识性与后形而上学的当代思想文化趋势的某种符合,由于象形、表意、指事的方块字在循环往复的使用中对中国人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持续作用,中华民族的生命信念、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性格特征等诸多方面将不仅保持其特点,而且其重视整体和谐的思想还将对处于现代性困境中的人类世界显示出一定的启示意义。
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出现进一步促使人们去挣脱传统的信仰和行为范型的束缚。当然,这不是真问题,如果马克思代表着现行的政治和主导意识形态,孔夫子代表着民族文化,这两个符号就不会水火般地对立。而反对尊孔读经,显然是针对借尊孔行复古倒退乃至维护专制政治而言的。然而,市场经济不仅正在让中国变得国强民富,而且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人的个体独立、自由和政治与法律上的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社会自组织能力的提高以及全球化的眼光与取向。
官方和许多人希望这两个符号和平共处、各尽其能,共同创建大陆的文明新秩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121页)也如加达默尔所言:即使在生活受到猛烈改变的地方,如在革命的时代,远比任何人所知道的多得多的古老东西在所谓改革一切的浪潮中仍保存了下来,并且与新的东西一起构成新的价值。
马克思先生,你来到敝庙里,有什么见教呢?马克思说,我们的主义已传到你们中国,希望在你们中国能够实现。但还是有问题,问题在于谁代表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有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与法律变革的要求? 马克思加孔夫子能代表吗?我感觉有限。[21]《毛泽东文集》,1996年,人民出版社。(加达默尔,第363页)下面对之试予分析论述。
也只有从矛盾产生的地方找到解决矛盾的途径,才真正有利于建构和谐社会。政治斗争的需要越来越成为毛泽东看待历史和传统文化、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的是非正误的标准。冯友兰接着说,原来的统一体破坏了,社会仍然存在,所以其实是转化到新的统一体了。胸怀和气魄还是要大一点,以我为主,尽量拿来,而又在民族及其思想文化之间,确立主体间意识。
(《哲学研究》2010年第2期、第3期) 进入 张曙光(北师大)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 孔子 市场经济 。其实,任何社会科学理论都是作者拿了一定的思想观念,选取一定的经验并给予重建的结果。
三、儒学的现代命运及其影响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明的冲击和中国自身变革的要求,经学化的儒学随着中国帝制的被推翻而土崩瓦解。德国现代哲学家加达默尔认为,传统由于流传和风俗习惯而奉为神圣的东西具有一种无名称的权威,而且我们有限的历史存在是这样被规定的,即因袭的权威--不仅是有根据的见解--总是具有超过我们活动的行为的力量。
在众多学者中,很早就翻译过《共产党宣言》的马君武,1903年曾撰文比较社会主义与进化论,认为社会是不断进化的有机体,社会主义则是劳资之间阶级竞争的产物。但是,他们很少提到传统与重大事情的密切关系。(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4、75页)因而,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现代的社会批判或变革的理论,而不是关于个人的身心修养、情感慰藉的学问。随后又在它的旗帜下展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这种跨时代、跨文化的解读很难避免误读乃至曲解,但也不无合理性及正面意义。
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孔子及其儒学首当其冲,被作为历史垃圾横加扫荡。由于千百年的传播和运用,《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的许多格言及其思想,已内化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我们主张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双方互相靠拢,和和气气过光景。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孔子及其后学所提出的思想和学说,既有关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有对历史变迁、朝代更替的经验总结,还有对天地人关系的终极性思考,以及根据这一思考形成的易学、仁学。
为了救亡图存而学习西方,就是学习民族和国家由弱变强的道理和方法。当然,这方面还需要有进一步的论证
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两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的。他虽曰保守与进取须并存而调和,但总体上主张进化、进步,即所谓天下无中立之事,不猛进,斯倒退矣,欧洲民族所以优强于中国者,原因非一,而其富于进取冒险之精神,殆其尤要者也。然而,人人可为非人人乐为、人人能为。[11]《孙中山选集》,1981年,人民出版社。
中华民族在近代之所以落得四分五裂、任人宰割,是因为自己衰败了,成了弱者甚至病夫。当然,这不是真问题,如果马克思代表着现行的政治和主导意识形态,孔夫子代表着民族文化,这两个符号就不会水火般地对立。
显然,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理论指导作用的,为人们提供了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思想、知识与制度设计的,主要是来自西方的各种现代社会科学。不然,我们就不用讲中西马三大思想资源和三大传统了。
过去为了这件事,我还和我的父亲吵了一架,他说我不孝,我说他不慈,我说应该父慈第一,子孝第二,这是双方面的。马克思立足于现代工业生产和由资本主义所开辟的世界历史,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由人类自身的革命实践开显人类最后解放的前景。
越来越深化的劳动分工与合作大大地提升了社会的自组织能力,并呼唤着公开、公正的竞争规则的建立。历代仁人志士所表现出来的道义的承担是儒学最为显性的作用。不是我为主体,别人就只能是客体,就象某些西方人把自己当主体把我们当客体一样。显然,这主要还是从理性、特别是工具理性的角度观察现代社会的结果。
(参见陈志武,第201-221页)今天,我们还应当将家的情感和认同意识扩展到人类和地球。注释: ① 《新青年》上发表的首篇批判孔夫子的文章,是易白沙于1916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至《新青年》第2卷第1号上刊出的《孔子评议》,明确提出孔子有四大缺点:一是尊君权,漫无节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
当时的国际形势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自身的变革思潮。二是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知识界产生较大影响,《新青年》以大篇幅宣传苏俄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如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Bolshevism的胜利》并连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重点论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竞争说和经济学思想。汉语中的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些观点,最早见于1899年3月份《万国公报》上刊登的英国学者基德所著《社会进化》一书的前三章,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撰文介绍。